專欄連載Column

2017-01-05

可以把球打最遠的是 能彌補個人弱點的球桿

由於工作關係,會試用各種不同的球桿,因此常有人問我﹁哪支開球木桿打最遠?﹂不過這問題其實很難回答,因為遠距開球木桿會依打者不同,而有極大的差別。

至今以來,提升距離的遠距型開球木桿,有加長桿身或加重桿頭,來提高出球初速的款式,也有將後旋量減至最低程度,來延伸飛行距離的款式。用這類球桿打得好時確實能打遠,然而同時也有揮桿不易及準確率降低的缺點,或是在桿頭速度不足、打點偏移時,導致球飛行後段急速下墜的情形,不少人反而會因此損失距離。

另外,也有球具廠商縮小鎖定的球友範圍,推出符合特定條件的人能夠確實延伸距離的開球木桿。例如YAMAHA的RMX UD+2系列,強調能打出長兩號的距離。該系列的開球木桿既非長桿身,也非重桿頭,而是重心深度深、重心角度大的輕量款,特點是更容易回正觸球,同時當觸球點未在中心時能提供高容錯度。桿頭速度快的人,或左曲打者使用時,則會形成後旋量過多,或是過度回正,反而打不遠。不過,如果是桿頭速度在40m/s前後,會因削頂球損失距離的右曲打者,或觸球點不規則的人來使用,要多打個20碼距離也不成問題。

一般說到打更遠,不外乎提高出球初速以及降低後旋。但是也有許多業餘球友,需要用能強化回正觸球,或失誤時也不會歪太多的球桿,才能打得更遠。換言之,比起鎖定最遠能打幾碼,反而應該使用能彌補個人弱點的球桿,才能確實地讓距離增加。

 

其實,要達到多打20碼的表現,不只是靠容錯率與易打性。幕後功臣實為球桿的設計,以及製造技術之進化。在桿面彈性的限制下,為了在符合規則的範圍內將球打遠,廠商不斷進行研究,種種技術於焉誕生,例如杯型桿面設計及桿面厚度變化構造, 或是做出更輕的桿頭上蓋及桿底重新設計,將省下來的重量進行重心位置調整,讓最遠距離能繼續提升。而像是RMX UD+2這樣回正強化設計的球桿,也是下了各種工夫,不僅有厚度變化構造桿面,在追求強化回正觸球的同時,也將重心高度置於桿面中心,加上搭配壓低桿面角度也能打遠的深重心設計,讓目標球友能夠真的增加20碼,據說為了做到這些,還延後兩年才上市。

因此,易打性高的球桿通常打不遠,已經是過去式。想增加距離的人,應掌握自己的弱點所在,找出打不遠的原因,並選用能夠補足弱點的球桿,距離一定可以順利提升。